您现在的位置是:综合 >>正文
创新药热度退潮,第一个举手投降的要出现了
综合828人已围观
简介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4月20日,国内转引外媒报道称:在美国上市的天境生物正在寻求出售整体或部分业务,目前公司正与咨询机构进行磋商和评估。自从2018年港股18A政策以及2019年A股科创板开通 ...
退潮的创新潮第出现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药热
4月20日,度退国内转引外媒报道称:在美国上市的个举天境生物正在寻求出售整体或部分业务,目前公司正与咨询机构进行磋商和评估。手投
自从2018年港股18A政策以及2019年A股科创板开通以来,创新潮第出现创新药概念只见涨潮,药热从未见退潮。度退如果消息属实,个举天境生物可能成为第一个举手投降的手投创新药上市企业。
对此,创新潮第出现天境生物向健识局表示,药热“对于市场传闻和猜测,度退我们不予置评。个举”
天境生物的手投消息还停留在传闻阶段,但中国创新药行业的资本狂热已经开始退去。无论是坚持研发、努力出海的;还是钻营取巧、浑水摸鱼的,都面临新一轮价值拷问。
研发进度偏慢
创始人因造假事件离职
天境生物成立于2016年,和其他创新药企一样,聚焦于肿瘤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领域创新生物药的早期发现、药物开发和商业化。
之所以说“和其他创新药企一样”,是因为这家公司的产品和管线并不算突出。目前公司研发进度较快的是GM-CSF抗体、CD47单抗和生长激素。
GM-CSF抗体是一款自免药物,2021年8月刚在中国完成1b期临床的首例给药;CD47目前则面临国内至少10个以上在研品种的竞争;生长激素已经被集采盯上了。
2020年初,天境生物在纳斯达克上市时,公司创始人臧敬五明确表示:天境生物要抢占全球神经免疫学高地,研发Best in Class甚至First in Class产品。
结果,成立至今,天境生物没拿出一款上市产品。
创办天境生物之前,臧敬五曾任葛兰素史克全球高级副总裁、中国研发中心总裁。但在2013年6月,葛兰素史克收到举报材料,称其中国研发中心科学家在2010年发表在《自然医学》的研究论文涉嫌数据造假。随后,葛兰素史克承认某些数据存在不实之处。
臧敬五随后从葛兰素史克离职,但对于“论文造假”的指责,臧敬五一直坚称完全没有证据。
这件事孰是孰非已经很难说清,但的确会影响一位职业经理人的声誉,也让臧敬五对学术规范非常重视。创办天境生物之初,臧敬五就设立了严格的合规体系,他认为可以“保护研发过程”。
但这一切,都没能让天境生物脱颖而出。
2020年1月上市后,天境生物跟随创新药的大趋势,股价一路上涨,公司市值一度突破70亿美元。
但2021年6月以来,天境生物股价暴跌,跌幅超过八成,目前已跌破发行价。
“出售公司”可能只是传言,但天境生物内部从去年开始就有了一丝罅隙。
2021年底,天境生物元老之一、首席执行官申华琼宣布离职,留给媒体的话是“希望做回本行:中枢神经系统药物的开发”。
尚未开展商业化
资金不足以支持扩张
天境生物离臧敬五宣称的“成为一家biopharma”,还有一段漫漫长路,首先最基本的就是实现自我造血。
根据iFinD数据显示,2021年底,天境生物拥有的现金储备43.5亿元,看似不少,实际并不能满足公司扩张的需要。
2021年,天境生物的研发费用和行政管理费用分别为12.13亿元和9亿元,没有一分钱的销售费用支出。由于没有在售产品,2021年天境生物的8800万元收入主要来自于产品对外授权。
如果没有外部融资,未来还要开展商业化,天境账面上40亿现金可能都烧不到1年。
2021年7月,天境生物曾宣布计划在科创板和港交所的双重上市,预计将在2022年完成。但在当下的局面里,即使能顺利上市,可能也无法融到满意的金额。
还没开展商业化就没钱了,这对一家立志做biopharma的创新药企来说,显然是不行的。
天境生物不得不想办法挣钱。2021年11月,天境生物将长效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产品开发、生产及商业化的战略合作授予,首付款2.24亿元,总BD金额超20亿元,刷新当时本土药企BD交易纪录。
实际上,早在2020年9月,天境生物高调宣布与艾伯维合作,向后者授权了CD47单抗的全球市场开发合商业化权益。那一笔交易,天境光首付就收了2亿美元。凭着艾伯维的背书,天境还拉到了高瓴、GIC等机构的定增资金4.18亿美元。
高瓴看中天境生物,可能是因为当时吉利德斥资50亿美元收购了全球第一家做CD47抗体的Forty-seven公司。按习惯,高瓴循着CD47的蛛丝马迹就找到了天境。
没想到,今年1月底,吉利德宣布其CD47抗体Magrolimab与阿扎胞合的临床试验被FDA叫停。
研究者发现,两款药物联用的严重不良反应在不同组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截至目前,吉利德CD47所有的临床试验已暂停入组,已入组的患者严密监视临床数据。
CD47从天堂掉到土里,天境生物自然也深受影响。目前,天境生物与艾伯维的合作是否仍在顺利开展,尚不得而知。
企业过冬
兼并可能成常态
很多人都将2018年视为中国创新药企发展的元年。
彼时,由于金融监管政策的放开,大批biotech通过资本运作,相继在美国、香港等挂牌上市,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但借回来的钱,总归是要还的。不少药企需要利用手中的产品,去广阔的市场中拼,不仅要证明其研发药品的临床疗效,更要锻炼公司运营及销售的整体能力。
作为产业的一股新型力量,想在短短三五年间完成华丽蜕变,谈何容易?
分析人士指出,在欧美成熟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药企只负责研发,而传统药企则负责产品上市后的商业化,各家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分工明确,这将有利于产业良性发展。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天境生物仅有员工228人。业界预计,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天境生物将会利用合作方式进行商业推广。
天境生物最终是否出售,或以何种方式合并,目前仅停留在传闻阶段。但在市场情绪低迷、上市收紧的背景下,已有创新药企的资金链吃紧。2021年,港股上市公司迈博药业账面资金只剩8000万元,但其一年的研发开支就达到2.64亿元,很明显已经入不敷出。
这是一个进退两难的局面:招人扩张,没钱;回笼收缩,又不甘。想要杀出一条生路,必须在烧光现金之前完成商业转化,才能顺利上岸。
文 | 雷公
Tags:
相关文章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完善科创指数系列工具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
综合【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完善科创指数系列工具 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价值投资】财联社11月22日电,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建春在“2022论坛年会”上表示,将持续优化市场生态建设,营造支持科技 ...
【综合】
阅读更多汇丰:新西兰联储加息暗示全球紧缩政策远未结束
综合周三,新西兰联储将利率创纪录地提高75个基点,并暗示将进一步收紧政策后,该国主权债券随即遭到抛售。周三,新西兰两年期国债收益率飙升19个基点,至4.6%左右。汇丰表示,新西兰联储创纪录的加息是对投资者 ...
【综合】
阅读更多打嘴仗造不好电动车
综合在中国,造一台电动汽车难不难?新造车公司说“不难”。先请人编几页制作精良的PPT,创作几句能轻松上热搜的“金句”,再把几百家知名供应商logo贴上背景板,烧钱开几场阵仗宏大的发布会,最后找一家苟延残息 ...
【综合】
阅读更多
热门文章
最新文章
友情链接
- 又有名画遇袭!3人试图破坏《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被捕 此前价值5.8亿元的梵高名画《向日葵》遭泼番茄汤
- 壳牌Q3业绩获多家大行青睐 但花旗表怀疑
- 22城中16城已完成第三批集中供地,底价成交成常态
- 突发!刚刚,1800亿大白马闪崩跌停!宁王再创新低,科创板新股中一签赚超6万
- 欧盟要求统一充电接口,苹果高管表示“遵守”,iPhone15会否弃用Lightning?
- 北京2023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医保个人缴费标准调整,11月1日启动参保
- 华润啤酒123亿收购金沙酒业,如何跑赢成功者不多的白酒跨界赛道?
- 工信部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准入许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缓冲型ETF成熊市避风港 今年以来资产规模飙升80%
- 这个双十一不“剁手”?年轻人货比三家买理财,利息低也要每月存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