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振华对钜盛华控制权或将不保 宝能流动性危机仍未缓解

  发布时间:2025-07-06 00:44:25   作者:玩站小弟   我要评论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随着部分家底浮出水面,宝能系的危机再次被摆在了明面上。7月26日,因两次爽约年报而引起了深圳证监局关注的钜盛华,终于紧赶慢赶地交出了2021年的公司债券年度报告。报告中显示,钜盛华 。

文/乐居财经 靳文雨

随着部分家底浮出水面,姚振宝能系的华对华控或危机再次被摆在了明面上。

7月26日,钜盛机仍解因两次爽约年报而引起了深圳证监局关注的制权钜盛华,终于紧赶慢赶地交出了2021年的不保宝公司债券年度报告。

报告中显示,流动钜盛华营业收入共计743.9亿元,性危同比减少22.8%;营业成本831.35亿元,未缓毛利率-11.76%。姚振公司净亏损115.23亿元,华对华控或同比下滑241.61%。钜盛机仍解

值得注意是制权的,报告开篇就点明了钜盛华所面临的不保宝七大风险,包括有息债务规模较大、流动对外担保规模较大、性危未决诉讼或仲裁形成的或有事项涉诉金额较多、关联方及非关联方往来资金较高等。

其中,钜盛华的有息债务余额已经达到822.91亿元,并且已经出现债务违约、展期的情况。对外担保的总额,高达572.89亿元。由于融资及对外担保等诉讼事项,涉诉的金额也有550.02亿元。

此外,钜盛华还存在股权质押风险。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末,钜盛华控股股东宝能投资集团直接持有钜盛华109.89亿股,占钜盛华股本的67.40%,其中宝能投资集团109.8亿股已质押,占其持股总数的99.92%,占钜盛华总股本的67.35%。

假设宝能投资集团于债务履行期限届满之日未按照主协议约定履行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质权人有权按照法律、法规及质押协议的约定行使质权。届时,钜盛华存在控股股东可能发生不确定变化的风险。

这意味着,姚振华对钜盛华的控制权,或将不保。

被动的钜盛华

可以说,在姚振华打造的资本版图中,钜盛华是其中最重要的拼图之一,是宝能系核心融资平台。

公开资料显示,钜盛华成立于2002年1月,注册资本16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李剑龙。其主要营收业务板块包括综合金融、综合现代物流业务、调味食品及其他业务等,旗下前海人寿和深业物流,是多家上市公司第一大股东。

当前,钜盛华的大股东为深圳市宝能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7.4%。此外,深圳市浙商宝能产业投资合伙企业、深圳市宝能创赢投资企业和深圳市宝源物流有限公司分别持股30%、1.9%、0.7%。

2015年著名的“宝万之争”,让宝能赚足了眼球,而钜盛华正是这场股权大战里的主角。当年,一贯低调的姚振华,利用手下控制的前海人寿和钜盛华,短短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三次举牌万科股票。

最终,宝能系持有的万科股权达到了15.04%,一度超过原本第一的大股东华润的14.89%,变成万科新的第一大股东。姚振华也因此一战成名,被市场冠以资本狂人、资本大鳄、野蛮人等称号。

那时有多风光,现在就有多落寞。随着“宝能系”信托及理财产品被曝逾期,看上去实力强劲的钜盛华,也屡陷被动局面。据乐居财经《资管K线》了解,自2021年8月以来,“宝能系”旗下诸多理财产品难以兑付,投资人频频向有关部门举报。

据了解,宝能旗下产品主要来自四个融资渠道,包括前海世纪基金公司,主推现金管理产品(证券私募基金);上海宝泓基金公司,主推宝创3号(股权私募基金);深圳易顺成基金公司,主推金成1、2、3(其他类私募基金);以及贵外、天安、广交所等金交所,涉及贵鑫、贵盈、天鑫、天盈等产品。

其中,深圳易顺成基金公司由钜盛华直接持股100%;上海宝泓基金公司由钜盛华间接持股0.05%,宝能集团持有99.95%;金交所产品里的甲方(收款方),多为钜盛华旗下深业物流;而前海世纪基金公司原由钜盛华持股100%,至2020年底,股东变更为深圳建业工程集团,后者实控人是林俊良,曾在宝能文化发展公司任监事,彼时姚振华任宝能文化董事长。

截至2021年末,钜盛华已逾期的债券及金融机构借款金额合计 349.21 亿元,其中银行贷款97.63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246.64亿元,其他债务4.95亿元,相关债权人涉及各类金融机构,包括、五矿信托、以及金交所等。

这种情况下,如果钜盛华控股权发生变更,对债权人有何影响?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认为,宝能为钜盛华(债务)提供的担保,在钜盛华未还款前不能解除。所以,即使宝能对钜盛华不再控股或者不再持股,实际上对外部债务的担保关系并未变更。

今年7月22日,新疆前海联合基金公告称,截至2022年7月19日基金募集期限届满,新疆前海联合中债1-3年国开债指数基金的合同不能生效,这意味着该基金发行失败。这也是今年第一只募集失败的指数型债券基金。

资料显示,该基金早在2020年就已经获准注册,2021年又获准延期募集,并自2022年4月20日开始募集,但是用足了3个月的募集时间,也未能募集成功。而新疆前海联合基金最大的股东正是钜盛华,持有其30%股份。

上市公司“飘摇”

除钜盛华股权生变的隐忧之外,近期,“宝能系”控制的多家上市公司,亦是风波不断。

7月19日,“宝能系”旗下公司中山润田被动减持(600872. SH),虽然还保留第一大股东之位,但持股比例已经从19.44%下降至17.84%,被动减持比例达1.6%。

股权穿透显示,中山润田背后的股东为宝能系资本运作平台钜盛华。而中炬高新以调味品为主业,旗下拥有“厨邦酱油”等品牌。2021年其营收收入为51.16亿元,净利润约7.42亿,市值约280亿,是仅次于海天的酱油股。

据了解,2022年以来,姚振华的实控人地位屡受威胁。中山润田为清偿债务,多次被动减持中炬高新,而中炬高新的国资二股东火炬集团则开足了马力以争夺控制权。

7月18日,鼎晖寰盈以大宗交易方式,增持中炬高新1.09%股权,其与火炬集团为一致行动人,交易完成后,合计持股比例增至12.31%。如此一来,中炬高新大股东中山润田和二股东火炬集团之间的股权差距缩至5.53%。

需要注意的是,中山润田在中炬高新的剩余持股也是风雨飘摇。截至今年一季末,中山润田质押股份占其总持股数的比例超过98%。后续,如果“宝能系”无法如期还债,这部分质押股份可能还会被债权人强制执行。

“宝能系”旗下的另一上市平台(000601.SZ)近期也面临着控制权旁落的危机。

7月21日,韶能股份公告称,深圳市中院裁定重新强制拍卖、变卖其第一大股东深圳华利通投资有限公司(下简称“华利通”)持有的非限售流通股1.42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3.11%。

天眼查显示,华利通为宝能系姚振华所实际控制,若本次司法拍卖完成,韶能股份第一大股东将发生变更,姚振华将失去韶能股份第一大股东位置。

今年6月,“宝能系”企业华利通所持韶能股份1.42亿股,被深圳中院司法拍卖。神秘买家深圳方富实业以13.05亿元对价接盘。然而,方富实业未交纳剩余拍卖价款,实质上被“弃购”。此事令不少人心生疑惑,方富实业被怀疑是姚振华找来的“托”,其目的是为了延缓乃至阻止韶能股份第一大股东的变更进程。

不过,方富实业付出6000万元的“悔拍”并没有争取到太多时间。7月21日,韶能股份公告称,公司第一大股东华利通、第三大股东深圳日昇所持公司部分股份将被司法拍卖。

其中,华利通旗下约1.42亿股股份将于8月24日10时至8月25日10时被强制重新拍卖,占韶能股份总股本的13.11%,占华利通所持股份比例65.69%,参考起拍价约7.20亿元,对应约5.08元/股,司法拍卖完成将导致韶能股份第一大股东发生变更。这次,拍卖保证金由上一次的6000万元提高至1.4亿元。

同时,韶能股份第三大股东深圳日昇创沅持有的7637.93万股股票,也将在8月25日进行拍卖。

宝能系起落

早些年,凭借农业蔬菜起家的姚振华,抓住政策与市场的契合点,在地产领域闷声发大财,并被评为特区拓荒牛之一。

中国地产告别黄金时代后,姚振华借助前海人寿、钜盛华两个核心资本运作平台,在资本市场纵横驰骋,围猎了30余家A股公司,包括(000012.SZ)、(000069.SZ)、(000417.SZ)、中炬高新(600872.SH)等,宝能集团也迅速成为千亿帝国。

在历经“宝万之争”时,万科时任董事局主席王石曾评价,宝能系的态度是剑拔弩张,是“恶意的”,是“野蛮的”。

或许也是为了摆脱“野蛮人”的指责,姚振华之后开始投身制造业,并把目光瞄准了新能源汽车,开始了一场“豪赌”。

然而,巨量资金砸向新能源汽车却是一场失败的战役。观致汽车并没有让宝能成为一个“具备强大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汽车集团”。去年下半年,宝能系的流动性危机爆发。

彼时,姚振华公开发声,三个月内解决流动性问题。主要措施就是处置资产回血。然而,时至今日,“宝能系”的流动性危机仍未缓解。

据中炬高新披露,截至2021年底,宝能集团合并报表总资产约8300亿元,有息负债1918亿元,对外担保308亿元。今年上半年,宝能集团地产销售金额不到20亿元,回血非常有限。

  • Tag:

相关文章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