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掌”支付来了,网友:还能愉快地挥手打招呼吗?

转自:天目新闻
近日,掌#微信上线刷掌支付#话题冲上热搜,刷支记者搜索发现,付网微信内确实已上线“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友还不过刷掌支付功能需要在刷掌设备中开通。快地
对此,挥手呼腾讯方面回应记者称,打招刷掌支付还是掌微信内部在测试应用的一个技术方向,并没有在实际中成熟应用,刷支很多场景和技术还在持续打磨中。付网
什么是友还刷掌支付?
刷掌支付,顾名思义就是快地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身份识别,应用在支付领域。挥手呼
从小程序信息可以看到,打招“微信刷掌支付”是掌由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开发,小程序介绍为“伸手感应,识别支付”。
记者了解到,用户在刷掌设备上开通刷掌支付功能后,可在小程序中查看相关的支付动态。刷掌设备由微信支付提供,设备上设有显示屏和掌纹识别区,用户开通微信刷掌支付功能后,只需要在掌纹识别区进行扫描,即可完成商品的支付。
天眼查APP显示,今年3月24日,腾讯公司申请了“刷掌设备”的专利,7月26日已获得授权。
据介绍,刷掌设备通过摄像头拍摄手掌图像,并对手掌图像进行识别的设备。如何提高刷掌设备拍摄得到的手掌图像的质量,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该专利能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
今年8月初,腾讯科技申请了“微信刷掌支付”的相关商标,当前状态为等待实质审查。
掌纹识别靠谱吗?
什么是掌纹?有研究提及,掌纹是手掌内部皮肤上所有纹线的统称。西安交通大学博士、副教授钟德星曾于2019年5月发表一篇题为《掌纹识别研究进展》的研究论文,提到相比于其它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掌纹识别技术具有许多独特优势,比如准确度较高,掌纹图像采集十分便捷,掌纹识别稳定可靠等。所以,掌纹特征识别具有纹理特征丰富、用户易于接受、安全稳定性较高等优点。
而将掌纹识别运用于支付领域,美国电商巨头亚马逊曾作出探索。早在2020年,亚马逊就在其线下门店推出了名为Amazon One的刷掌支付系统。近期有消息称亚马逊将向65个新的商店推广,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推广。
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都是属于生物识别技术在无感支付领域的应用,为什么亚马逊、腾讯等公司还要探索刷掌支付呢?有观点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下,“刷掌”是不摘口罩、不碰设备的高效识别服务,也是消费者对于个人隐私日益关注,特别是人脸等包括的个人信息。
网友:还能愉快地挥手吗?
“手一挥就付款了,以后还能愉快地挥手吗?”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担忧。
不过,有知乎网友评论称,“相比于刷脸支付,刷掌支付是一种对隐私更为友好的方式,因为掌纹比其他生物特征识别更为私密,仅通过手掌图无法确认个人身份信息”。也有网友表示,如果足够便捷,足够隐私还是挺值得推广。
但是,刷掌支付的普及可能也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识别手掌比识别人脸难得多。目前,因为用户主动上传照片等习惯,人脸信息的数据库极为丰富。相对来说,掌纹数据的收集难度就难多了。一方面没有这样的需要,另一方面人们保护隐私的意识在增强,国家对于企业采集个人信息的政策也在收紧。同时掌纹又不同于指纹,可能会因为各种因素发生细微的改变,也为识别带来了更高的技术难度。
有业内人士认为,任何一种替代密码的方式都需要结合实际使用的情况来决定,安全第一。据了解,刷掌支付目前处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如果有一天真正应用,将成为一种新的无感支付方式,到时候,你会选择刷掌支付吗?
相关文章
- 香港)发布研究报告称,予03799)“收集”评级,由于不及预期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下调2022-24年每股盈利预测至0.258/0.283/0.311元人民币,目标价5港元,股价催化剂为乐虎销售的2025-07-06
- 中新经纬6月6日电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6日通报,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海南省纪委监委消息:江门海关原副巡视员王洪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海关总署纪检监察组纪2025-07-06
全文|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介绍“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建设科技强国”有关情况
要点速览【】持续20多年“三横三纵”技术研发,形成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较为完备的创新布局,产销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我们坚持以改革促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和科研人员的积2025-07-06-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乌元春】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主持6月6日的例行记者会。会上有记者提问说:之前我们关注到美国国务院网站在其“美台关系事实清单”里面删除了“不支持台独”的表述,但是在5月28号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 6月6日消息,近日据中国人民银行重庆营业管理部行政处罚信息公示表显示,重庆千礼科技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办理相关变更事项,未建立以分级授权为核心的消费者金融信息使用管理制度,对金融产品作出虚假宣传,未按要2025-07-06
最新评论